化纖廠廢水處理裝置運行故障解決案例
發布時間:2018-11-13 15:55
該化纖廠采用“二級曝氣—活性炭吸附”工藝處理PTA和PEGT(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)混合廢水。
工藝故障描述和分析
(1)故障描述:裝置運行后,出水水質一直不能達標,COD 120~150mg/L,氨氮50~100 mg/L。
(2)原因分析:設計方面,沒有充分了解該廠的廢水特性,抽樣分析的項目太少,沒有測定凱氮,以至在工藝設計上就沒有考慮脫氮,引起出水氨氮增高。第二,氧化溝供氧不足,影響處理效果,而且易造成曝氣機下游的池內污泥下沉。第三,剩余污泥排放沒控制好,使生化池污泥負荷失控;磷源投放不規范,每天一次性投加磷酸鹽,沒有投加裝置,磷酸鹽投放前未進行溶解。
故障的應對措施和實施方案
(1)增加處理系統的氨氮去除功能的措施:由于系統內沒有多余空間,為節約成本,只能分步進行改造。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保守的改造方案,待以后條件成熟后再進行擴建。
初步的改造方案:將三格集水池(池容較大,兼作調節池)中的后二格作生化反應池。由于水力停留時間較短,采用生物膜法,在這二格池內安裝軟性填料,為了提高氧的利用率和便于安裝,采用曝氣軟管曝氣,同時就近將二沉池的部分回流污泥引入接觸氧化池,采用活性污泥--生物組合工藝運行。
(2)運行控制方面:規范操作,磷酸鹽要配置成溶液,盡可能連續投加,并將磷酸鹽的投加點改在接觸氧化池。二沉池(平流式,人工排泥)增加排泥的頻次,少量多次排放。
系統經初步改造后,接觸氧化池COD去除率可達50%以上,相當于提高系統的處理能力近一倍,使氧化溝污泥負荷大大下降,并具備了一定的硝化功能。在進水水質正常情況下,出水COD可達標,出水氨氮值降至原來的一半以下??梢哉J為系統經初步改造和管理強化后,出水基本達到了排放要求。
- 上一篇:正陽縣真陽鎮大望山場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
- 下一篇:沒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