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再間接“污染環境”了
發布時間:2019-11-14 10:24
眾所周知,環境污染的因素有很多,其中垃圾污染占所有污染物的70%,那什么才是垃圾污染呢?
百度百科這樣解釋,垃圾是指不需要或無用的固體、流體物質;廢棄無用或骯臟破爛之物;比喻失去價值的或有不良作用的事物。垃圾侵占土地,堵塞江湖,有礙衛生,影響景觀,危害農作物生長及人體健康的現象,叫作垃圾污染。
垃圾污染包括工業廢渣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兩類。
工業廢渣是指工業生產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,主要包括煤矸石、粉煤灰、鋼渣、高爐渣、赤泥、塑料和石油廢渣等。
生活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、廢塑料、廢紙張、碎玻璃、金屬制品等等。
不難看出,垃圾污染環境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,毫不夸張的說,每個人都會有過間接污染環境的時候,接下來跟大家盤點一下你所忽視的這類垃圾污染——電子垃圾。
電子垃圾?
也許你的第一反應是電池,沒錯電池也是電子垃圾的一種。雖然電池比較小,但是它的污染能力可不容小覷。
據資料顯示,一粒紐扣電池可污染60萬升水,等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。一節電池爛在地里,能夠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,所以把一節節的廢舊電池說成是“污染小炸彈”一點也不過分。
但大家對電子垃圾的理念并不能只是存在于電池上,電子垃圾大致可以分成這兩種:
一種是所含材料比較簡單,對環境危害較輕的廢舊電子產品。如電冰箱、洗衣機、空調機等家用電器以及醫療、科研電器等,這類產品的拆解和處理相對比較簡單。
另一種是所含材料比較復雜,對環境危害比較大的廢舊電子產品。如電腦顯示器、電視機顯像管內的鉛,電腦元件中含有的砷、汞和其他有害物質,手機的原材料中的砷、鎘、鉛以及其他多種持久降解和生物累積性的有毒物質等。
電視、冰箱、洗衣機都是家家都有的,為什么變成廢品后,就變成污染環境的呢?下面以電腦來舉例做一下說明:
據了解,電腦的原材料中至少含有300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。電腦的顯像管和電路板中含有大量的鉛,會破壞人的神經系統、血液系統以及腎臟。電腦的電池和開關內含有鉻化物和水銀:鉻化物會穿過皮膚經細胞滲透,少則可造成嚴重過敏,多則可引起哮喘等多種疾病,甚至破壞DNA,引起基因突變;水銀則會破壞腦部神經。
此外,電腦元器件中含有的砷、汞等多種有害物質也會威脅、損害人體健康和生活環境。
如果把電腦垃圾掩埋入土而不經任何處理,一些有毒物質就會滲透出來,對土壤造成污染;如果將這些電腦垃圾焚燒,則會產生大量的有毒、有害氣體,對空氣造成污染。這些材料一旦處理不當,就可能通過“生物降解—植物吸收—食物鏈”進入人體,長此下去就會致病、致癌或致畸形。
綜上所述,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,大家也一定要提倡、保持很強的環保意識,那么,如何有效緩解電子垃圾對環境的危害呢?
其實,大家可以把廢舊電器產品送到正規回收單位,做到廢物回收再利用。
簡而言之,雖然大家不能在環境污染問題上,做出多么卓越的貢獻,但是我們可以盡可能的規范好我們的行為,從而減輕環境污染的負擔,在電子垃圾回收問題上盡自己的綿薄之力。